今日去了一間很久沒去過的舊酒樓食飯。因爲地點近,而且保留這個地方幾十年的飲食習慣及風味,故此首先想到它。但是酒樓一個多月前重新裝修,今日再去已是裝修過後,一踏入就覺昔日的佈局消失,面目全非。但保留名字招牌與標誌。還是想看看是否保留舊時的餸菜功夫。
可惜坐下開茶位時,原來規矩默契已改。伺應會問飲何種茶並焗好,如今只是留下滾水茶包,給客人自理。伺應不用筆寫字落單,而是拿出手機點螢幕用App幫客人落單。伺應雖然聽得明本地話,但卻不會講。上菜後,份量縮水之外,味道入不如從前。本來要帶出食物鮮美的餸菜,居然下重味精來遮掩。炒得尚且過得去的一碟菜,卻用膠盆盛載,連陶瓷都不會用。實在可悲。
結論是茶樓不止樓面已經裝修,連規矩都改變,水準亦下滑,僱員不懂本地話,事事自稱「新來的」,連人情味都消失。相信老闆已換,新話事人估計連本土文化都不了解,就接手一間茶樓。
旅客慕名以來不知往昔,只看名稱,以爲都是一樣。但老顧客,食一次,就知道有多不妥,不會成爲回頭客。
文化變,規則變,老顧客只有走。因爲新的老闆新的酒樓,雖然保留舊名稱,但服務的是新客戶。
注:今晚有拍下相片,但不發圖啦。「忍看朋輩成新鬼」,「聚散皆是緣 離合總關情」。